跟着“堰马 ” ,带你飞“阅”大美十堰!
这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山东能源集团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
进口煤数量继续收缩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1-8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22075.3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8月,全国进口煤及褐煤2066.3万吨,同比减少37.29%,而环比来看,更是由6、7月份的正增长转为环比减少20.84%。在以下几点因素影响下,沿海动力煤供需失衡情况迟迟未有修复,且继续支撑沿海动力煤市场强势运行可能性较大。
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产能在全国产能的占比达到20%以上,该地区产量收缩后对全国影响较大,同时因当地供应紧张,部分下游用户转向陕西地区采购,拉动其他地区供需格局呈紧平衡态势运行。据此前鄂尔多斯能源局数据,鄂尔多斯地区共有煤矿328座,设计生产能力80881万吨/年,其中全市生产煤矿共263座,总设计产能62920万吨/年。但今年大秦线计划检修时间延长,同时环渤海各港口低硫优质煤资源短缺问题持续未能得到缓解,在此种背景下大秦线检修或将对市场参与者心态影响较大,一方面助推下游需求释放,另一方面加强港口贸易商挺价心理。整体来看,供应端与下游需求端错配问题依然存在,供需格局偏紧影响下沿海煤价继续强势运行可能性较大。进入9月以来秦皇岛锚地船舶整体呈增长态势运行,截至9月10日锚地船舶达到40艘的高位。
若以2019年全年煤炭进口29967.4万吨测算,9-12月份剩余进口额度在7892.1万吨左右,平均到各月则为1973.025万吨;以2017年全年进口27090万吨测算,剩余进口额度则仅为5014.7万吨,平均到各月为1253.675万吨煤炭社会库存显著下降,资源过剩压力缓解。9月末,秋凉阵阵,东三省已进入紧张的冬季用煤储备期。
在稍早前召开的2020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即表示,已将东北保供列为下半年行业工作重点,要求尽快协调落实煤炭来源,在保供的同时做好稳价工作;为保障煤炭供应平稳,相关部门将通过更多手段落实煤炭储备工作。其次是运建立铁路车辆战略储备,提高应急调运能力。这些变化都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今冬煤炭供应紧张程度。因此,为应对煤炭消费及运输的季节性波动,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储备机制。
在区域性煤炭供应紧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煤炭产业发展新阶段重要特征的当下,煤炭保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随着自身产量持续减少,本地很难再有增量挖潜空间,依赖外调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对外依赖度将继续加大。
在解决短期供应问题的同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更值得关注。据叶春介绍,1-7月,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5%,但东三省逆势增长。但受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影响,蒙东地区部分煤矿停产,煤炭市场整体供应偏紧。据叶春分析,问题的根源首先是区域内煤炭产能不足。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煤炭消费居高不下,但因当地资源趋于枯竭且开采条件差,加之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影响,东三省煤炭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煤炭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8年时就已高达67%。东北地区供暖季长达半年左右,所以每到冬季,如何保障东三省煤炭供应一直是相关各方的重大课题。与1.38亿吨的电煤消费量相比,调入压力很大。同时煤矿开采涉及领域多、范围广、跨度大,应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土地、草原、环保等方面对煤矿的正常开发给予必要的支持,保障蒙东煤炭正常生产,进而提高供应东三省的能力。
此外,由于煤电、煤热未能联动,所以当地发电和供热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煤炭采购资金难以落实,这也影响了冬煤夏储工作的开展。若再考虑非电用煤需求及冬季超长供暖期刚性需求,那么保障压力将变得更大。
张飞龙认为,破解区域性、季节性缺煤问题,还需从根上找症结。供需形势剧变原因何在?保供难题又该如何解决?有可能是2016年以来电煤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因本地供应能力不足,东北用煤需要大量外购。
该人士举例称,黑龙江冬季用煤缺口约1530万吨,预计可落实780万吨,硬缺口750万吨,补充方向或转为进口俄罗斯煤炭;原调入地呼伦贝尔供应受限,吉林用煤缺口需从锡林浩特、鄂尔多斯(8.850, -0.09, -1.01%)等地补充。症结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从产、运、储三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破除病根:首先是产提升蒙东产能,保障露天矿正常生产。在煤炭自产、外调量双双下降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下游需求却不断攀升。对此,叶春认为,内外部共同发力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一是要切实增加区域内生产煤矿数量及其产量,凡是符合安全、环保条件的煤矿,应加快完善手续,依法依规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推动产能释放;二是要抓好中长期合同的签约履约,尤其是要督促蒙东地区应急保障煤矿履行好中长期合同,并及时核查履约情况,切实让中长期合同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政策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大区外调入保障,努力增加水路及铁路煤炭调入;此外,还要协调进口煤配额指标,适度增加吉林、辽宁的印尼进口煤和黑龙江的俄罗斯进口煤配额,弥补国内资源不足。这相当于形成一个应急备用煤矿,既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快捷调配、维持供应链稳定,也可弥补高峰时段煤炭转运配送能力的不足。加上蒙东供应严重不足,迎峰度夏期间,来煤入不敷出、库存直线下降,备冬储煤工作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评论】温暖过冬是基本民生文丨中国能源报评论员近年来,受供需矛盾、运输瓶颈及外调煤主要来源地蒙东产能受限等因素影响,冬季用煤紧张已成为东三省重大民生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对于煤炭这一历史悠久、体量庞大的产业,统筹产、运、储三个环节并非易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黑龙江某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省里连开几次专题会议,要求超前谋划,做好万全准备。2019年东三省煤炭产能合计为1.35亿吨/年,实际产量略低于产能;但今年1-7月,吉林、辽宁、黑龙江的原煤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1.3%、4.9%和4.6%,供应能力持续下滑。
针对冬季用煤连年告急的紧张情况,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积极行动,陆续出台协调央企调煤优先保障民生等多种应急举措。比如,为配合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大批配套电源已经陆续上马,这将直接拉升当地用煤需求。
然而,今年因部分国有煤矿缩减产销、大部分民营煤矿停产,蒙东地区30004000万吨产量受到影响;同时,在进口煤政策收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背景下,今年前8个月俄罗斯煤炭出口量也有所下降,预计全年降幅超过10%。从采购、发运情况来看,迎峰度夏尚未完全结束,东三省已提前进入冬季备货阶段。同时坚持市场引领和政府引导并重,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做好冬煤夏储工作。例如,考虑在东三省煤炭集中消费地或重要运输节点,建设一批集运站、煤炭储配基地或物流园区等。
其中,1-7月,东三省煤炭产量为5090万吨,仅占全部产能的38%。在此背景下,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形势非常紧张,黑龙江、吉林等地政府均已强势介入,国家发改委也于近期前往黑龙江等地调研。
目前供热开栓在即,但多数用户煤炭库存不足。然而,蒙东等地区自身需求也在增加。
必须承认,当前,随着关闭退出落后产能、煤炭生产重心加快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正在被打破,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全国煤炭应急供应保障难度加大。但记者从多渠道获悉,东北今冬煤炭供应形势严峻,多个地市保供压力极大。
从区域对应调运关系看,有必要以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为重点,适度提升蒙东的煤炭产量。张飞龙认为,在关注煤源的同时,运力保障也是关键,因为若按全年平均水平配置资源,那么高峰期很可能出现运力紧张,煤炭难以及时到达;但若参照旺季需求来配置运力,那么其余大部分时间又会出现资源闲置,造成极大浪费。从煤源、运能、企业储煤等数据看,今年保供形势十分严峻,努努力缺口尚可补齐,但价格方面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另据中电联统计,1-7月,东北地区输出电量同比增长12.8%。
上述业内人士判断,东三省煤炭消费已进入峰值平台期,尽管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直至2035年前需求变化不大自产、外调量双降,下游需求却不断增加实际上,因近年屡次出现煤炭供应告急的状况,东北煤炭保供已成为区域重大民生问题,引发多方关注。
从采购、发运情况来看,迎峰度夏尚未完全结束,东三省已提前进入冬季备货阶段。实事求是地讲,对于煤炭这一历史悠久、体量庞大的产业,统筹产、运、储三个环节并非易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外,由于煤电、煤热未能联动,所以当地发电和供热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煤炭采购资金难以落实,这也影响了冬煤夏储工作的开展。中电联燃料分会副秘书长叶春称:总体来看,今冬煤炭保障情况非常不乐观。